新州首届(2012) Heritage中文高考于12月19号放榜之后,几个月来对试卷的热烈讨论终于告一段落,尤其是12月20号当所有科目ATAR (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 的Scaled Mean公布之后。
首先,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有40.22%的学生取得Band 6, 而得到Band 5的比例也高达40.22%。这样的结果打破了人们刚开始觉得试卷太难的印象。其次,由大学联招会(UAC)公布的资料来看,Heritage中文的Scaled Mean 为32.3,高于Economics, English Advanced, Chemistry, Japanese Continuers和Physics等科目。根据联招会的说法,“每一门科目Scaled Mean的高低是由所有这门科目考生的学术竞争力决定的”。这说明了,参加Heritage中文高考的华裔子弟们有学术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他们一般来说在学校的成绩是比较好的。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HSC Heritage中文课程是有前途的。主要理由是:
1.既然ATAR的Scaled Mean排在前头,自然会吸引更多精英中学的华裔子弟选修这门科目。
2.对于那些在澳大利亚出生的华裔子弟 (Australian Born Chinese),如果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华语文,不管是在社区学校 (Community Schools),或是一般的日校,只要他们用功学习,把华语文当成像物理、数学一样的科目来读,自然就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父母本身在语言方面的支持何尝不是一种优势 (Advantages) 呢!
3.《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公布之后,必然会有更多的非华裔澳洲人学习华语文。而这也必然会刺激华裔家长对自己儿女未来出路的考虑。难道华裔家长愿意看到非华裔的澳洲人 (像陆克文这样) 中文呱呱叫,而自己的孩子说不出或看不懂他们的‘母语’吗?
4.在过去,新州没有适当的高中华文课程,Chinese Background Speakers 课程太难,海外出生的华裔子弟读不来。而他们的华人背景,又让他们无法选读Chinese Continuers课程。而今有了Heritage课程,那就没有理由不让自己的孩子读完10年级之后继续学习华文了。毕竟,高中两年(Preliminary and HSC courses)的华文教育是保证孩子华语文继续进步的关键。
5.对于那些在中国、台湾、香港或新加坡等华语环境里受过基础华语文教育的学子们,Heritage中文课程更是他们不能不选的科目。如果他们没有选择这门课程,或许将来只能停留在华文‘半文盲’(只会说和听,却不会读和写)的阶段。
长期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父母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日文、法文或德文都是外文。学了一门外文,对孩子的将来一定有帮助。相反地,他们觉得华文是‘自己’的语文,只要从小和孩子在家讲讲华语,送去社区学校学点华文,会写一些简单的词句也就够了。他们认为‘总有机会回国看看奶奶、爷爷或亲戚。在那样的环境里,华语文自然就会进步’ 。所以,高中阶段的华语文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样的观念造就了一些ABC的孩子 (尤其是精英中学的学生) ‘日文’、‘法文’可能非常棒,但华文就不行了。
其实,比较起学习其它外文,华语文的学习反而有更好的条件,因为父母、亲戚、家庭环境都可以提供其它语文不能提供的优势。更何况,相对来说,华语文的学习可以更深入、更扎实,毕竟华人背景的因素已经提供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条件了。与其学到半吊子其它外文,不如好好把华文完全精通。
当然,有些父母是考虑到ATAR的成绩,担心中文被‘Scale down’。其实,这是一种‘迷思’。ATAR本身并不是‘分数’,而是‘排名’。ATAR的结果跟HSC试卷的难易度无关,但跟同一课程的竞争度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on)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数学Extension 2的Scaled Mean总是那么高,因为这门课程里‘高手如云’。如果越来越多的优秀华裔子弟选修Heritage中文课程,这门课程的ATAR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此外,科学已经证明学习另一种语文会让孩子更聪明,思考更灵活。更不用说,让华裔子弟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间 (Moving between cultures),以及克服‘身份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