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的时候,北半球正是学子们放假、休息或者准备再出发的季节,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是十年级(高一)学生准备选择高考科目的时候。做为中学语言学系的负责人,笔者时常会接到家长们的询问,尤其是涉及孩子十一、二年级是否应该选择中文(普通话)作为一门科目的问题。有的家长不知道高考可以选中文,有的担心选中文是否会不利于ATAR(The 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 。今天就来谈谈新州HSC Chinese in Context中文高考课程(下称Chinese
in Context)。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有助于国际学校的中文老师,理解HSC的Chinese in Context和IB课程的Group
2 Language Acquisition的不同。
下表是近五年来参加新州中文高考课程的考生统计数字。
根据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下称NESA)的规定,学生选修中文作为高考科目时, 必须符合‘资格审核’ (eligibility)的要求。所有学生在选修Chinese Beginners, Chinese Continuers或Chinese in Context (一般亦称为HSC中文继承语)中文高考课程时,都必须填写一份资格审核表 (这份表格可从NESA的网站下载)。学生填完表格之后,必须由校长签字同意之后,才可选读这门课程。
客观来说,这样的规定是相对公平的。至少,它避免了母语与非母语学生之间不公平的竞争 (这些要求在NESA的网站上都有详细的说明)。当然,这当中也难免有灰色地带,比如妈妈是华人,爸爸是非华人,那孩子是否可以选读Chinese Beginners或是Chinese Continuers呢?学生是在海外出生的华裔子弟,可是在家里从不说普通话,或者只会说广东话,那是否可以选修Chinese Continuers呢?从马来西亚来的华裔子弟是否可以选读Chinese in Context呢?这些个别的情况都必须由校长或NESA个别审核。
对大部分的华裔子弟来说,如果他们要选读中文高考课程,最有可能的是Chinese in Context或Chinese and
Literature (一般亦称为HSC 中文母语组)。前者是针对在海外出生,或者很小就移民过来的孩子;后者是针对刚从华语地区或国家来的学生。事实上,选读哪门课程跟学生的中文程度无关,而是看学生是否符合资格。下表是Chinese in Context中文高考课程针对的对象。
根据NESA的规定,如果符合上述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华裔学生十岁以前来澳大利亚 (满十岁那年的12月31好之前),就可以选读这门课程。
Chinese in Context是一门两单元 (2 units)的课程,也是一门特别强调双语言(bilingual)和双文化(bicultural)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 沟通看法与信息;(二) 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三) 计划和组织活动;(四) 与他人共事;(五)使用科技;(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这些也正是现代年轻人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时代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思路,教学大纲指定了五个议题做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它们是:‘年轻人与他人的关系’
(Young peopl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在当代社会中保留华人传统与价值观’
(Traditions and values in a contemporary society)、‘未来工作型态的改变’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k)、‘世界公民’(The individual as
a global citizen),和‘国际情境下的华人认同’(Chinese
ident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或许稍微模糊了一点。但还好,大纲还提出教学‘视角’ (perspectives)和‘预定结果’ (outcomes)的规定。所谓的‘视角’,就是讨论议题时的角度。每一个议题都要从个人、华人社区和国际的视角来探讨。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学习一个议题时,必须学会从他们个人,本地、澳洲和全球华人社区,以及做为世界公民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世界观。
这门课程自从2011年开始第一次高考之后,引起了很多家长、学生的重视。除了家长希望孩子继续学习中文,保留自己语言与文化之外,最吸引人的是ATAR的平均值(请看下列的图表)。
所谓ATAR(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指的是大学入学排名。它本身并不是‘分数’,而是该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成就与表现,所以是‘排名’。如果一个学生得到99.00的ATAR,就表示他/她是这个州前百分之一的学生。ATAR的结果跟HSC试卷的难易度无关,但跟同一课程的竞争度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on)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数学Extension 2的平均值总是那么高,因为这门课程里‘高手如云’。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HSC Chinese
in Context 2016和2017年ATAR的平均值与物理、化学、经济等科目不相上下。对于那些在澳大利亚出生或很小就移民来此的华裔子弟,如果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中文,不管是在社区学校,或是一般的日校,只要他们用功学习,把中文当成像物理、数学一样的科目来读,自然就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父母本身在语言方面的支持何尝不是一种优势呢!
事实上,这门课程的设立是有其背景的。澳大利亚基于国家利益的原则,考虑到中澳两国贸易的关系,尤其是当精通中文的前总理陆克文于2008年上台之后,中文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澳洲政府制定的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Schools Program (NALSSP), 它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在2020年之前至少有12%的高中毕业生能使用流利的一种亚洲语言 (中、日、韩或印尼文),从事贸易或商业方面的工作。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拥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华裔子弟顿时成了澳洲政府未来发展它和亚洲关系的重要人选。由新州、维州和南澳州共同策划、商议和完成的HSC Chinese in
Context 中文高考课程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的。